3月1號開始,香港限制嬰兒奶粉出境。在廣東省深圳的中港邊境,第一天開始已經出現違法攜帶奶粉者被相繼檢舉。本來,這是因為往來於中國本土與香港之間的“水貨客”,在香港批發奶粉運往中國內地而導致香港奶粉不足,引起了香港人之間的強烈不滿,所以採取了此限制措施,但中國國內對這一問題的反應卻非常有趣。
一直以來香港就有標榜自由貿易的傳統,對貿易採取限制也保持著慎重的態度。但是,這次為了不讓有孩子的香港人的反中情緒火上加油,香港政府下定決心破例採取了此措施。這一問題的背景,是根源於中國食品的安全問題。因為中國相繼發生毒奶粉事件,人們無法拂去對於國產奶粉的不信任感。又因為從香港批發奶粉可高價交易,所以水貨客們的生意極度興隆。
在中國國內,以被稱為“憤青”(即「憤怒青年」之意)的愛國青年為中心,出現了對香港的批判,而另一方面,仔細觀察網路上“公知”(自詡為「公共知識分子」)們的反應,卻並非清一色地批評香港,反倒是對中國國內本身疏忽食品安全的現狀要求反省,這樣的聲浪顯得十分醒目:
「一個號稱全球GDP老二的國家,居然連個獨生孩子的一口放心奶都讓百姓喝不上。這樣大代價的GDP有何意義?」
「儘管香港的奶粉限購引起國內一遍譁然,但還是應該回到自身的問題。一個號稱走“正路”的超級大國,為什麼連一罐放心的奶粉都造不出來?」
「三鹿事件過去這麼長時間了,乳製品到底有過什麼改善?」
「三鹿事件受處分的官員紛紛復出政壇,中國奶粉企業卻仍屢屢出現品質問題,最後總被權力保護,禁言封口。」
「中國不缺奶,缺安全,缺能帶來安全感的制度和政府。」
三鹿事件,是指本部在河北省的三鹿集團,在奶粉中混入大量有害物質三聚氰胺,而造成許多乳幼兒健康受害的事件,自三鹿開始,之後「伊利」「蒙牛」等代表性乳製品公司也相繼發現問題。現在,有7成以上的中國人都「不希望孩子喝中國產的奶粉」。中國人壟斷收購奶粉問題,也影響到鄰近的澳門甚至歐洲。嚴重地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全球性騷動。
三鹿事件被處分的有關官員相繼復出,出現問題的企業三鹿雖然破產,但其他企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嚴懲。在批判香港限購奶粉政策之前,應該先想辦法對自身的食品安全採取對策的主張,才是健全的討論方式。從中國社會所發出的聲音之中,能感受到在中國輕視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背後,對於黨、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官官相護及勾結所充滿的疑惑。
聯絡方式
nojima1968@gmail.com
- Mar 05 Tue 2013 10:35
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引起「香港奶粉」風波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